塑料成型加工工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塑料成型加工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几乎是个空白,除北京外,仅上海、重庆、武汉和广州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十几家小型塑料制品加工厂。这些小厂一年总产量只有约400t的赛璐珞、酚醛胶木粉和电玉粉的日用塑料制品.而且所用的塑料原材料和主要成型加工设备多妖赖从国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类塑料制品加工生产,才从无到有或从小到大得到迅速发展。
50年代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平均每年以71%的高速度递增。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这一时期塑料制品的年产量低,制品的类别单一,应用范围也比较窄,而且是以生产酚醛和脲醛等热固性塑料制品为主。
进入60年代后,由于50年代末大批量聚氯乙烯树脂投产,我国的塑料成型加工工业由以前生产热固性塑料制品为主,转变为以生产热塑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为主。塑料制品的应用也从日常生活开始扩展到农业和一些工业部门。这一时期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平均每年以18.6%的速度递增。
70年代由于从国外引进了数套大型树脂生产装置,树脂产量比60年代增长4.3倍。合成树脂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塑料制品生产工业的大发展。我国70年代塑料制品的总产量是60年代的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4%。到1979年我国塑料制品的年产量已达百万吨,而且产品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塑料成型加工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时期虽然塑料制品产量的基数较大,但仍以年平均14%的高速度递增到1989年我国塑料制品的年产量已达300X10万t。
80年代我国塑料制品生产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速度快、产量大、品种多和应用广。与前10年相比,我国料制品的生产不仅在产量和制品质量上均有明显提高,而且制品的品种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塑料制品的应用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凸显成型加工在塑料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纵观我国塑料成型加工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塑料制品生产的发展虽也经受过一些波折,但制品的产量和品种部是逐年稳步上升的,而且与合成树脂工业的发展、塑料成型加工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塑料制品的推广应用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扩展到生活、生产和尖端技术的各个领域,塑料加工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同类文章排行
- 热熔胶导电吗?
- 如何让热熔胶快速固化
- 粘好后的热熔胶怕高温吗?
- 热熔胶拉丝问题的应对策略
- 热熔胶干得快和慢,哪个粘接力更强
- 热熔胶能否粘接PP材料?
- 热熔胶固化速度如何?
- 热熔胶“高粘”与“超粘”:如何选择更适宜?
- 热熔胶的粘合力有多强?
- 热熔胶融化后为何里面有气泡?
最新资讯文章
- 热熔胶的耐腐蚀性探析
- 热熔胶导电吗?
- 如何让热熔胶快速固化
- 粘好后的热熔胶怕高温吗?
- 热熔胶拉丝问题的应对策略
- 热熔胶干得快和慢,哪个粘接力更强
- 热熔胶能否粘接PP材料?
- 热熔胶固化速度如何?
- 热熔胶“高粘”与“超粘”:如何选择更适宜?
- 热熔胶的粘合力有多强?
您的浏览历史
